属猪的属相婚配表本报去年10月报道过的80后青年创办“开心农场”一事,如今正在上演升级版,在沙溪镇土生土长、现为绿阳蔬果合作社负责人的80后青年王建宏说,升级版“开心农场”的定位,就是居民定期下田种菜,农场定期上门送菜。 王建宏今年刚满30岁,从苏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曾经创过三次业,第一次是搞电瓶车电瓶修复,第二次是搞房屋有毒气体检测,第三次进了父亲创办的化工企业磨练。“三次创业,虽说都挣到了第一桶金,但不是同事合伙,就是子承父业,不能算是完全的成功。 ”王建宏说,看到如今从事农业生产的不是老年人,就是外地人,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在2007年就打算办个农场了,但苦于流转土地、筹措资金等困难,一直在等待机遇。 去年下半年,当时他所在的沙溪镇半泾村成了太仓第四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委会计划流转200亩土地,创办一个蔬果专业合作社。王建宏主动请缨,如愿以偿当上了专业合作社的大股东,紧接着又精心勾画农场建设蓝图,拿着股民们筹集起来的100多万元钱,在市、镇、村支持下,用半年时间基本完成了道、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搭建了60亩钢管大棚。 王建宏说,与工业生产相比,人事农业生产风险或许会更大。但既然选择了这条,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他已与股东们达成共识,升级版“开心农场”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创业初期,先做到收支平衡,大棚里已经种下去的4万棵春白菜,3月份即将移栽进大棚的12个品种葡萄苗,正在培育的甜瓜、西瓜苗,都是为了支付每年亩均900元的土地流转费和每个劳动力每月1000多元的劳务工资。 第二步是巩固阶段,等到60亩大棚葡萄满枝,瓜果飘香,等到140亩露地栽培的蔬菜拥有稳定市场、稳定客户时,他会腾出几个钢管大棚,专门研发新品,稳步实现蔬果生产的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 第三步就是城乡联动,这也是“开心农场”升级版的精华。具体操作流程是借鉴欧美及、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做法,复制一个社区农业服务新模式。 初步打算是吸引有兴趣、有条件的城镇社区年轻人,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钱,抽出不少于10天的时间,经常带着孩子到自己耕作的“开心农场”来,浇水、培土、施肥,参加出力流汗的田间劳动,了解蔬菜播种、生长、收获的全过程;农场作为回报,每星期会根据社区居民的喜好和需求,专人专车,定期将绿色、有机、生态的蔬菜送达社区指定地点,确保城镇居民每星期有付出自己辛劳的新鲜蔬菜上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