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县新闻中心 汤伟华 嘉兴日报记者 杨颖慧)“一年前我还是名养猪大户,现在不养猪了,改行种起了葡萄、蔬菜,成了不折不扣的农场主。”元通街道青莲寺村曾经是生猪养殖污染的重灾区,如今驱车行驶在村间道,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茭白、葡萄、规模化的现代蔬菜大棚。海盐百合美生态农场的农场主陆建明满脸笑容地说:“现在农场里还建起了现代化的冷库,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可以收储入库,价格高了再卖出去,和生猪养殖相比,风险小多了!” 陆建明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猪司令”,生猪出栏量达1万余头,在陆建明等养猪大户的带动下,青莲寺村不少村民都成了生猪养殖户,生猪养殖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随着海盐“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的逐步推进,陆建明在今年上半年将最后一间猪舍也彻底拆除,两年内将20多年的心血,7000余平方米的猪棚全部拆除。前方的该怎么走?今后的生计该怎么办?这是众多生猪养殖户担心的问题,就在此时,海盐县农业专家服务团帮助陆建明寻找到了一条致富新子,陆建明成功流转了500余亩土地,一下成了农场主。 商品质量好才能卖得好,在流转土地上,陆建明种上了茭白、葡萄、香瓜走起了精品蔬果之。“别看辣椒长得小,每公斤可以卖到8至10元;茭白种的是双季茭白,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绿色健康;香瓜也成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销售情况喜人”陆建明高兴地说。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沈荡国民生态农场的农场主朱国民身上。2013年,同样是养猪大户的朱国民响应号召,主动拆除730平方米猪舍,流转土地500余亩,建立了海盐县国民生态农场,并联合其他三位农场主,共同创业,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150亩。在县农业专家服务团及镇农水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农作制度创新,实践粮蔬轮作模式。 一季优质水稻,一季露地蔬菜,粮蔬结合,水旱轮作是国民生态农场的一大特色,也为朱国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测算,国民生态农场通过利用合理的轮作模式,今年预期产值880.3万元,经济效益260.1万元。 今年以来,县农业专家服务团已累计服务退养户410余户次,通过转产重点户服务,辐射带动广大养猪户转产转业。 如果说拆猪棚是“外科手术”,那么养殖户的转产转业就是“中医治疗”,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因此,海盐积极开展转产技术培训指导,特别是葡萄,县农科所从每年3月份开始,每个月的11日举办葡萄技术培训班。转产发展葡萄种植的农户全部得到系统培训。 县农技推广中心还编写了《生猪养殖转产专业技术指南》,指南编录了适合海盐本地的34个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其中11个为实例模式。今年7月以来,县专家服务团还在全县巡回举办生猪转产转业农企订单对接会,重点推荐了“友邦优质稻米”、“万好高效蔬菜”、 “海盐精品葡萄”“湖山精品藏红花”等四个高效种植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海盐生猪转产转业取得了阶段性,已培育出一大批家庭农场,转产转业形式也丰富多彩。接下去,海盐还将完善转产转业扶持政策,深化转产专业帮扶服务,发挥劳务合作社主体作用。 延伸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