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分大小和范围,就大小而言,有全球竞争、全国竞争、更小区域(省、市以内甚至更小)内竞争。 2、就范围而言,暂不谈全球市场,只谈国内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分长消费品与快消品,快消品中生鲜品与日化产品又不同。 4、于是我们明白:一个城市的蔬菜供应基本是一个局部区域性市场,能提供产品的一般限于该城市周边农村,鉴于蔬菜讲究新鲜、保鲜期短,更远一些地方产品参予竞争成本过高多半不现实。 5、现在一般大城市的蔬菜交易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几个(也可能更多)大的经销商包揽了向周边农村采购、经营批发市场,配送给市内菜场,再由菜场内个体菜贩零售给市民。如果城市工商管理得力,这种供销格局大体稳定,就形成一个既垄断又竞争的局面。 6、附带说一下大型超市。超市直接到签约的农家收购,稍事整理后直接上货架出售——这样做的好处是省掉了中间环节,且蔬菜经过初步挑摘看起来比较干净整齐,再用保鲜袋/膜包裹延长了保鲜期;缺点是超市的品种较少,因人力成本较高而售价较高(不过也有例外,好多次入冬时我发现超市的大白菜、萝卜比菜场同样的便宜一半)。一般对价格不的市民可能更相信超市蔬菜的品质而对菜场小贩的销售花样,还有可能是超市离家近而菜场离家远。 7、我在想,大资本如何进入一个大城市打破既有的蔬菜市场格局?首先,得垄断供应端,得用较高收购价格罩住菜农。其次,最终以较低价格零售给市民。那么,从始供端到最终零售端之间是怎样的过程呢?临时储存、运输、分发、交付……一系列头痛的问题。这个过程的中间成本也很大。要蚕食一个大城市的蔬菜市场,从始供端到零售端全面属猴的属相婚配表垄断,扔进的资金是几十亿上百亿不止,风险很大。另外,蔬菜这类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通常商品实行垄断的方法行不通(你可以想想为什么)。 8、所谓“团购”,从本质上讲,是为了减少先期资金投入风险的做法。传统买菜方式,是顾客先看货再付款购买,卖方先期承担了资金风险,货卖不出去就亏。现在是顾客未看货就先付款,风险全在买方,这是“拼多多”的方式,全靠卖家信用。人们能不能接受? 还有,居家买米、油等食材,一次可以买一个月至几个月的量,而买菜不行。人们每天要买新鲜菜,至少买几种,每种量却很少,这给卖家配送成本提高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