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一篇RG3的细节帖子之后,后台收到好几个车友的询问,都是即将订车了,问的也直接,上来就是RG3骑行品质如何?因为他们都已经试驾了实车,对车辆细节和品质也都比较满意,只缺长途表现或长时间使用表现了。好吧,为了几位即将订车的车主,从RG3的骑行品质谈起,顺便聊一个争议话题。 是的,随着天气越来越合适,不管是中短途还是长途,摩旅是每个车友都会有的经历。对摩旅的印象大家也都深刻,长时间的驾驶,体能耐受度会受到。一旦车手疲劳,动作走形不说,还容易走神和困顿,引发安全问题。 一、共振问题。不管是几十万的大贸还是几千块的国产,内燃机的特性,就决定了共振的存在,因引擎的形式而不同,或大或小而已。上一代的赛科龙TC380引擎,因强调低扭输出,和引擎中低转特性,所以共振点3500~4000转左右。虽然车把下的软连接和脚踏胶块,了部分震动,但油箱仍会有部分共振上来。 而新的TC401引擎,共振区域被延后到5500转,这个转速在6档时候,时速早已过了80。因此,时速40~70的用户常用时速区域内,共振点尚未出现。而且TC401的共振区域,在5500转是出现一下立刻减小,直到8000转再次出现。6档时候,7300转就已经时速132,等到8000转共振再上来时候,可能已经因为时速问题,大家也顾不上体验共振了。 本次的川藏线接近三千公里的旅程下来,四个没出过远门的女骑,竟然神奇的跟着两个老司机跑下来,一没一个喊累,是因为她们的时速基本是80~110区段,没什么共振,疲劳自然不大。 欲女经 二、风阻问题。这也是很多车友忽略的事情。大家一直觉得,哪怕骑个街车摩旅,只要排量够大、动力够足就行了。所以川藏线上,也遇到不少骑着街车摩旅的车友。大家想一下,问什么国外很多大排量旅行车,如金翼和K16,风挡都是超级大。是因为一旦跑到80以上的巡航速度,摩托车这种双手握把的骑姿,就是一种兜风的架势。一旦遇到对面而过的大货车,劲风扑面而来,双手握把的力度都会不自觉增加。而长途巡航速度跑起来,也是同样道理。 关键是,风阻这种看似并不明显的力道,是逐渐并不自知的叠加驾驶疲劳的,很多出门旅行的车友,在出现驾驶疲劳时,更多是以为昨晚休息不好、今日况复杂,丝毫没有往风阻这方面考虑。其实想真实体验风阻产生的疲劳性,只需把自己经常骑的车放下,借一台挡风比较大的车子,出门跑同样的程,就能明显感觉到。你会发现,跑同样的,状态会更好,注意力也更集中。 RG3之所以用大包围的形式出现,就是除了前面巨大的可调高度的风挡之外,全车的壳子,也会更好的导流正面而来的风,让风附加到驾驶者身上时候,减小了阻力,不是直接面对。在大雨里奔跑时候最为明显,雨水全都打在风挡之上,仪表上只有星星点点。 三、骑姿问题。但凡试驾或试坐过RG3的车友,应该都知道,这车的骑行三角,比很多街车都舒服。车把高、车座低。而大家不知道的是,RG3的前后配重比,单人骑乘时,前后重量分配比率为103:110。这是来自工厂研发部门多方论证的参数,也是根据收集到的大量用户数据,计算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用重量分配来平衡用户正常骑姿,并增加整车的操控灵活性。 9月4日16时40分,中国摩托车场地锦标赛(CMBC)250CC组第六回合决赛在成都国际赛车场打响。31名参加250CC改装公开组与厂商组的选手与机械师被变化无常的天气来回,直到17时07分比赛才正式开始。结束了8圈的比赛之...[详细] 部分赛科龙用户喜提爱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认为原车照明度不够,继而加装诸如射灯等照明设备,然而: 关于机动车的照明强度,国家有相应的标准对生产厂商有严格的约束(国家标准是在实际使用效果和不对其他交通参...[详细] 一直以来,摩托车行业里的一线品牌都热衷于大排制造,哈雷、奥古斯塔、杜卡迪等更是几乎与小排从不结缘。但近两年宝马出了310,KTM出了个390,而川崎一直都有250以及400等小排量占领市场。确实,轻量化的车身、宽广的受...[详细] 在第一波将赛科龙RE3改成cafe风格之后,战车曾放话要继续尝试更多改装内容,因此后台常有车主们留言下一波何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