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水果

志丹一主两翼布局探索产业脱贫新径 小苹果变成致富果总产值将超10亿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0-20 9:01:29 人气: 标签:小苹果
导读:“产业兴则百姓富,发展长效产业才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和根本出。”志丹县县长刘志生曾这样说道。以来,志丹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一直在摸…

  “产业兴则百姓富,发展长效产业才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和根本出。”志丹县县长刘志生曾这样说道。

  以来,志丹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一直在摸索符合本县实际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尝试,选定了苹果作为主导产业,特色养殖加特色种植为辅的这种长中短的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

  通过行政推动、“三变”牵动、互助资金撬动、村集体经济带动,加快以苹果为主,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的“一主两翼”产业的布局开发,同时在探索志丹县脱贫致富的新径。

  “全县5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255户3139人,已脱贫1160户2979人,在册贫困户95户16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711户贫困户全部发展了长线年,志丹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收获了累累硕果。

  这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数据,凝聚着志丹县上下奋发进取、务实苦干、决战脱贫的共识和力量;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充分展示出志丹人民在精准扶贫上的坚定。目前,各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已经成为志丹县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真实写照。

  志丹县总人口有16.19万,境内海拔在1093—1741米之间,年均气温8.4℃,年均降水514.2毫米,年日照时数2332.1小时,无霜期142天。这些先天的气候和区位优势使得志丹县成为了陕西省优质苹果县。

  这里所产的苹果具有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藏、色泽艳、口感好、品质优等特点,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30万亩,今年挂果面积达到12.5万亩,预计产量9万吨。

  近年来,志丹县委、县抢抓省、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和助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持续加大投入,优化发展模式,苹果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据了解,全县发展产业贫困户1063户,其中701户有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发展了苹果产业,面积5341.76亩,覆盖率66%,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长线产业的目标。

  同时,部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大户(能人)+贫困户”和“三变”助推等模式,全力打造陕果集团2万亩产业扶贫,吸收3273户果农入股联营,带动5000多农民就近务工,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前也不会种苹果,而且没有太多概念,总觉得种苹果不能赚钱,刚开始的时候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前两年因为自己的技术原因还有各种知识缺乏,虽然栽上了苹果,但是根本没有什么利润,非常苦恼,后来,多亏了村里的领导支持、带动我,告诉我要转变老思想,多学习新技术,这才改变了我。”讲起以前的种植经验,家住永宁镇杨坪大队石卯村的种植户胡全话语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胡全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当时不只是我这一家,也有别家种植苹果出了问题,后来村子里、镇上的领导就非常重视,专门请来了技术人员给我们上培训课,苹果的种植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防御,都给我们系统地上课,隔了一年,园子里苹果产量都明显得到提升,我们果农的心态也都变好了,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和胡全一样,将种植苹果作为脱贫致富的手段。为什么选择苹果?胡全说道:“退耕还林后,种地的人也变少了,老百姓忙碌完一年也没多少收入,但是种苹果却是一件长远的事,收入也会越来越好。”

  目前,山地苹果已成为全面决胜小康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产业,更是全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预计到2020年,志丹县苹果园面积达到30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说起特色种植,志丹县香菇产业的带贫益贫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据悉,志丹县食用菌扶贫产业园是县委、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升脱贫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而于2019年启动新建的重点扶贫产业项目之一。

  据了解,该园区位于顺宁镇保娃沟门村红石峁村小组,占地面积63亩,总投资500万元,建设40座高标准出菇大棚,以厚圣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贫困户67户发展香菇种植40万棒,园区年总产值560万元,带贫益贫机制凸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该园区按照“主导、企业带动、农户(贫困户)参与”的基本思,采取“三变”和“企业+贫困户”的运行模式组织生产管理,其中,企业主要负责菌棒制作,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

  而贫困户户均入股1.5万元发展香菇种植3000棒,采取入股托管的形式参与分红,每年定额分红2000元,连续分红5年,有劳力的农户还可实现务工收入,有土地的农户能得到土地流转收益,有效的弥补了贫困户长效产业未见效、短期产业收入不高的空白。

  此外,该园区年可发展香菇种植40万棒,在制棒、采菇、产品分拣、包装、烘干、冷藏、运输等环节可创造10000多个劳动工日,形成劳务收入100多万元,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向的贫困户签订就业合同,贫困户不仅实现了增收,而且实现了在口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采访中,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这里的贫困户在园区务工过程中,还可免费接受园区技术人员围绕重要环节开展的各项技术培训,待全面掌握了生产技术后,贫困户在享受园区菌棒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的基础上,可自主生产经营,变“输血”为“造血”,为实现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奠定了基础。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还了解到,除了香菇产业,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同时也是小品种谷类、小品种豆类、小品种薯类等杂粮的最佳优生区,志丹县还是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理想之地,素有“山保安、米粮川、牛羊满”的美誉。

  在当前农业大变革、大转型,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命题、供给侧结构的新变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志丹县按照“强果、稳菜、兴畜、精粮”的发展思,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订单种植等方式,大力发展杂粮种植,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志丹县杂粮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3.5万吨以上。2018年以来志丹县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生产+农户”等模式发展小杂粮订单种植8万余亩,带动472户贫困户种植杂粮3156亩,贫困户户均增收0.31万元。可以说,“小杂粮”产业承载未来富民强县的新希望。

  高志军是志丹县顺宁镇保洼沟门行政村村民,因患有疾病导致右手萎缩,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2017年4月份,包扶干部根据他家情况,协调3万多元从江苏省购进湖羊20只,帮助他发展起了养殖产业。

  但是好事多磨,在养殖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让他十分操心的状况,虽然湖羊繁殖能力强,但是遇到换季的时候,总有湖羊会出现打颤等症状,后来经过志丹县顺宁镇畜牧兽医站任旺君的诊断和检查处理后,羊儿逐渐恢复了健康。

  高志军认为,养殖湖羊是一门新技术,要学会仔细观察、不断学习,虽然累点可是收入可观,前景非常好,而且按照一只羊的价格大概在几千块,通过母羊不断产出小羊羔,十几万的目标也不是不敢想。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贫困户发展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发展一业、脱贫一户”的目标,志丹县围绕肉驴、肉牛、肉羊、中蜂、养鸡、养猪等产业的贫困户,采取入户现场培训、分类具体培训、镇村集中培训等方式,前几年相关部门就开始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从培训中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

  志丹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红表示,“我们先后组织了70多名畜牧技术人员,手把手为特色养殖贫困户养殖技术,为268户贫困户全部发放了人人技能工程培训证。在2017年共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中华蜜蜂养殖实用技术手册》500份。”

  此外,为了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内生动力,志丹县专门制定特色养殖产业认定标准、资金扶持办法。截止到目前,经验收共认定418户特色养殖户,投入扶持资金280万元,应用强力的措施,着力培育广覆盖、能增收、可持续的新型产业。

  落实到实际,相关部门又是如何把养殖技术服务做到强覆盖的?在采访中,志丹县委宣传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我们组建‘两支队伍’,即畜牧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对养殖产业户技术服务全覆盖;小蜜蜂技术服务队,每镇办确定1名技术员,巡回养殖户常年技术指导。完善‘三项机制’,即面对面集中培训、点与点因户指导、心连心真情帮扶。真正使技术人员与贫困户心手相牵,把技术服务周到、细致、高效落实到养殖生产各环节。”

  “为了实现户户有产业,工作中,我们一手抓特色养殖养殖的产业户的巩固、一手抓特色养殖产业户的新建,全方位、多层次为贫困户发展的特色养殖。同时,引进新希望和东方希望两大知名养殖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善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网络’,增强特色稳定性、持续性、有效性,不断使养殖产业成为助推我县产业脱贫的新引擎。”上述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长江商报记者说道。与兵妹妹在机房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