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Orchidaceae)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与豆科的第3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十分进化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 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度扭转或90度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 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 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 Dressler (1981, 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Trib. 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G. Seidenden等人在 “The Orchids of Indochina”(Opera Bot.114:5-502.1992)和“The Orchids of Peninsular Malaysia and 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Orchid Family, 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 )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的第2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进化很完善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 花程式为↑ P3+3 A2-1 Gˉ(3 :1 :∞),花常美丽或有香味,一般两侧对称;花被片6,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有中萼片与侧萼片之分;内轮的中央花瓣常而成唇瓣,唇瓣由于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转而经常处于下方即远轴的,基部常有囊或距;雄蕊与雌蕊的花柱和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个柱头凹穴;有些种类的蕊柱基部延伸成足,侧萼片与唇瓣围绕蕊柱足而生,形成囊状物,称萼囊;在柱头与雄蕊之间有一个舌状器官,称蕊喙,它通常是由柱头上裂片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 有时一部分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块柄;蕊喙上的粘液常常变成固态的粘块,称粘盘,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或片状的延伸附属物,称蕊喙柄;花粉团与花粉块柄是雄蕊来源的,而粘盘与蕊喙柄则是柱头来源的,两者合生在一起叫花粉块,但花粉块也并非都由这4个部分组成,尤其是蕊喙柄,只在很进化的类群中才有;花粉团质地有粒粉质与蜡质之分,数目一般为2~8个。兰科植物凭借这种特殊构造的花,十分巧妙地适应于昆虫传粉。但也有一部分是自花传粉的。染色体基数 花粉大多为四合体,仅少数原始类群中为单粒。无萌发孔,具一薄壁区,1槽或2小槽,或具3~4个略呈圆孔状的萌发孔。地史中无关于兰科花粉的记载,但大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始新世(意大利北部),称Protorchis,接近于今日的红门兰属。 兰科植物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兰,亦即附生于岩壁或乔木之上。这一类兰花主要见于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雨林中透光处,如金蝶兰属、卡特兰属等。它们的茎常而成肥厚的假鳞茎。叶也常常有厚的角质层,有时变成肉质,也有变成圆柱形的。气生 根通常比较发达,外面复以肥厚的根被,间有小孔相通,在下雨时能迅速吸收水分。少数种类的气生根甚至变成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除附生兰外,还有地生兰与“腐生兰”。它们生于地上,多半见于腐殖质丰富、荫蔽、排水良好的地方。“腐生兰”没有叶绿素,如天麻,靠蜜环菌取得养分。兰科植物由于种子很小(每个蒴果可含 0.3~400万个种子),胚乳极端退化,胚也没有分化,多数需要靠真菌共生来促进其萌发,尤其“腐生兰”与地生兰更是这样。 兰科共700属20000多种,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地区。中国产1171属约1247种,以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种类最多。 主要的属有:石豆兰属玉凤花属石斛属羊耳蒜属虾脊兰属舌唇兰属毛兰属、角盘兰属和杓兰属等。中国特有属和特有种比较丰富,有些特有属非常原始,如进兰属、无喙兰属等。兰科植物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兰,亦即附生于岩壁或乔木之上。这一类兰花主要见于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雨林中透光处,如金蝶兰属、卡特兰属等。它们的茎常而成肥厚的假鳞茎。叶也常常有厚的角质层,有时变成肉质,也有变成圆柱形的。气生根通常比较发达,外面复以肥厚的根被,间有小孔相通,在下雨时能迅速吸收水分。少数种类的气生根甚至变成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除附生兰外,还有地生兰与“腐生兰”。它们生于地上,多半见于腐殖质丰富、荫蔽、排水良好的地方。“腐生兰”没有叶绿素,如天麻,靠蜜环菌取得养分。兰科植物由于种子很小(每个蒴果可含0.3~400万个种子),胚乳极端退化,胚也没有分化,多数需要靠真菌共生来促进其萌发,尤其“腐生兰”与地生兰更是这样。 中国产的兰属、万带兰属、石斛属、蝶兰属、兜兰属等为重要花卉;天麻白芨石斛等至今仍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供药用。此外,香果兰属中有少数种类可提取香精,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经典分类系统通常把兰科和水玉簪科放在一起,组成微籽目。但J.哈钦森则主张把假兰族从兰科中分出,作为一个的假兰科,并与小金梅科一起放在给血草目中。诚然,小金梅科中的仙茅属不仅体态接近于假兰族,两者花粉形态也很相似。但是有些学者通过对单子叶植物表皮气孔器的研究,发现假兰族与其他兰科一样,气孔没有副卫细胞,而小金梅科则有2个副卫细胞。其他如蕊柱、果实、种子等也不同于小金梅科,故一些学者仍主张将假兰族留在兰科内。兰科包括 4个亚科5个族。 花辐射对称或近辐射对称;雄蕊2~3,宿存;柱头顶生,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3室,中轴胎座;种子具厚壳,无透明种皮,极少例外。含假兰族1族,包括三蕊兰属假兰属。 花两侧对称,唇瓣囊状,2枚侧萼片通常合生;雄蕊2,宿存;柱头顶生,向下弯,不明显的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1或3室,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种子具厚壳或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含杓兰族1族,包括杓兰属和兜兰属等。 花两侧对称,极少例外;雄蕊通常1,凋落;柱头侧生,常凹陷,极少顶生,通常有蕊喙;花粉一般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一般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分两族: 花两侧对称;雄蕊1,花药基部与蕊柱完全合生,宿存;柱头侧生,凹陷或突出,具蕊喙;花粉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花粉块粒粉质,由许多小块组成;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含兰族1族,包括红门兰属和玉凤花属等。 约6种,分布于东亚,其中4种产中国: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和白及。假鳞茎均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陆生兰,具假鳞茎;叶数枚,具折扇状脉;花数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常较艳丽;唇瓣3裂,有褶片,侧裂片多少围抱蕊柱;蕊柱细长,无蕊柱足;花粉块8,成2群,粒粉质,有不明显的花粉块柄,无粘盘。 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中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2叶;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 约100种,分布于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温暖地区(包括中美洲),中国约有40种,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均产之。陆生兰,有短的根状茎;茎通常较短且多少变为假鳞茎状,全部为叶鞘所包;叶数枚,通常较大,干后变黑色;花葶从叶腋或茎基部侧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总状花序;唇瓣下部与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状,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较粗短,直立;柱头有时分为2个,位于距口两侧;花粉块8,成2群,蜡质,多数具明显的粘盘。 近1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中国有大序隔距兰等16种,个别种类,如蜈蚣兰,向北可达青岛与连云港,为本属中分布最北的一种。附生兰,茎直立或悬垂;叶扁平或圆柱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通常具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纵隔膜,分距为两室,罕有隔膜退化为狭脊的,在距的后壁上具1枚大的胼体,它有时与唇瓣基部的突起连接,完全封闭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较宽,呈状,具明显的蕊柱足或无足;花粉块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盘。 近2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或陆生兰;假鳞茎顶端具1-2叶及花葶;花大,通朵排成总状花序,有时减退为单朵,艳丽;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两侧,唇盘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长而有宽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有花粉块柄。 约40种,主要分布亚洲热带与带地区,少数见于大洋洲与非洲,中国有20种及许多变种,其中不少被广泛栽培,如墨兰建兰春兰蕙兰等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园艺珍品。陆生兰或附生兰,极罕为不具绿叶的腐生兰,多半有假鳞茎;叶成簇,近基生,通常带状,极少为椭圆形而具柄;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具多花或少有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条纵褶片;蕊柱较长,稍向前倾;花粉块2,近球形,蜡质,有裂隙,生于共同的花粉块柄上,有粘盘。 约40种,分布于北温带至喜马拉雅地区,中国有23种,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全国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叶2至数枚,茎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单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宽大,侧萼片常合生为一,较少例外;唇瓣囊状,较大;蕊柱下弯,具2枚侧生雄蕊和一个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头顶生,下弯,柱头面扩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块。 约14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60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尤以西南与最多,其中不少种类可供药用,如石斛细茎石斛钩状石斛细叶石斛等的茎经加工后即为中药。有些种类亦供观赏。附生兰,有根状茎;茎一般较长,有时分枝,具多节,纤细或膨大成种种形状;叶茎生,通常多枚,扁平,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基部有时具关节;总状花序常生于茎上部节上,具数朵至多朵花,少有减退为单花;花大、艳丽;侧萼片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时有短爪,无距;蕊往较短,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无附属物。 约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中国有45种,约有19种产,其余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或附生兰;茎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假鳞茎具1至多节;叶1至多枚,基生、茎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有时具关节;花葶从假鳞茎顶端发出,具总状花序;唇瓣常较萼片与花瓣宽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体;蕊柱长,常向前弯,上部多少有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蜡质,无花粉块柄。 蜘蛛兰 约57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3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通常具根状茎;茎常膨大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较少不膨大,具1至多节;叶1枚至数枚,通常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较少在不膨大的茎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圆柱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有时减退为单花;萼片背面与子房常被绒毛;侧萼片多少与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动或不活动,无距;蕊柱足短或长;花粉块8(极罕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块柄。 6种,分布于欧洲至东亚,其中兜被兰二叶兜被兰等4种亦产中国。陆生兰,具块茎;叶常2枚,近基生;总状花序顶生,偏向一侧;中萼片与花瓣靠合成兜状;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弯;蕊柱短;柱头2,多少状;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组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约300种,分布于非洲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有20种,产南部,以西南与为最多,其中较常见的有狭叶鸢尾兰棒叶鸢尾兰等。附生兰,常丛生,具茎;叶2列,肥厚,两侧压扁而互相套叠,有时有关节;总状花序常呈圆柱状,具许多密集的小花;萼片常外折;花瓣常较萼片为狭;唇瓣位于上方,基部多少抱蕊柱;蕊柱极短,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无花粉块柄。 鸢尾兰 约100种,分布于整个北温带以及亚洲和北非的温暖地区,中国约16种,全国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或块茎;叶1至数枚,生于茎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而成兜状;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与花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联合而成,有花粉块柄,粘盘藏于粘囊中。 约20种,分布于东亚、马来西亚至大洋洲,中国有3种,其中天麻从东北至均产之,根状茎供药用,有熄风镇痉作用,为著名中药。腐生兰,具块状根状茎;花序通花至多花,极罕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合生成管状,顶端5齿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管内;无距;蕊柱一般较长,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块2,粒粉质。近来我国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植物学报》,16(3);288-290,1974。) 约3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中国有4种,其中蝶兰P. wilsonii Rolfe产云南,海南蝶兰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产海南岛,蝶兰P. aphrodite Reichb.f. 和小花蝶兰P. equestris(Schauer)Reichb. f. 产。本属植物花艳丽,不少种类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很短;叶扁平或圆柱状;花序常较松散,有时分枝;花常较大,少有较小;侧萼片常略与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体或其他附属物,无距;蕊柱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条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Amer. Orch. Soc.Bull.37-38,1968-1969。) 约5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2种,产西南至;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广。假鳞茎疏离或密集,顶端具1-2叶;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与幼叶同时出现;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常多少曲折;侧萼片背面通常具龙骨状突起;唇瓣基部无耳状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较宽而短,顶端有宽阔的翅,围绕花药,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具弹性花粉块柄。 约10种,分布于北温带,其中手参西南手参等3种产中国,前者见于东北至,后者产西南。陆生兰,具掌状的块茎;叶数枚,茎生;总状花序顶生,具较密集的花;中萼片与花瓣分离;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细长的距;蕊柱短;柱头2,较大,近楔形;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与粘盘。 约600种,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均产之,中国约有70种,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具块茎;叶近基生至茎生,常2至数枚,较少为1枚;花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多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极罕无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头 2,多半分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向南可达中美洲和热带亚洲,中国约40种,南北均产之,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有块茎;叶基生或茎生,1至数枚;总状花序顶生,具数朵花;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状,基部常呈耳状,有距;蕊柱贴生于唇瓣基部;药室平行或叉开;柱头1个;花粉块2,由许多松散小块组成,有短的花粉块柄与粘盘。 中国有7种,产、云南、,体态极近大苞兰属,区别点在于本属的花苞片比花(连同子房与花梗)短,两个花粉块柄与粘盘(4个花粉块,每2个成一组,各具1个花粉块柄与粘盘)互相分开。但近代大多数学者均主张并入Sunipia.(关于这两个属的合并与专论,可Kew Bull.26:183-184,1971。) 子,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绿色,具4--6枚叶。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0.8—2.5厘米,绿色,具白色不规则的点状斑纹,背面淡绿色,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具柄,叶柄长4--10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 国内分布:产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或沟谷阔叶林下。 国外分布: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约20种,分布于东南亚,其中寄树兰R. succisa(Lindl. )Tang et Wang和大叶寄树兰R. spathulata(Bl. )J. J. Smith亦产中国海南岛等地。附生兰;茎坚硬,悬垂;叶扁平,有关节;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许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较大,前壁有一肉质胼体,后壁常有一个叉状附属物;蕊柱短,无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长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盘。 约6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部有8种,其中琴唇万带兰V. concolor BI. ex Lindi. 分布于西南至广西。本属花较大,且花期较长,不少种类曾被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较长;叶扁平或少数近圆柱状,2列,有关节;总状花序近直立;花数朵疏离,较大;萼片与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两侧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显;花粉块2或4,前者有深裂隙,蜡质,具宽而短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 仅梅兰1种,产中国广东梅县。腐生兰,体态近似无叶兰属Aphyllorchis,区别点在于本属花被辐射对称,即唇瓣与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头位于蕊柱顶端,即顶生或近顶生。为中国特有的一个原始属。 【产地分布】:其分布非常广泛,除了中国以外,在日本、、菲律宾甚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地的丛林中都能看到其鲜艳的花朵。 【培育繁殖】:一是科学繁殖。其可通过无菌播种和组培法大量繁殖;一般以分株繁殖为多;常在春季新芽萌发前或开花后暂短的休眠期结合换盆进行分株;生长健壮的植株2?D3年可以分株一次;将植株从盆中倒出,去掉旧营养土,再将生长密集的假鳞茎丛小心分开,使每3个假鳞茎成一丛,并带有新芽。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30cm,具根茎,茎生叶3~4片,椭圆形。花单生,苞片叶状,花被紫红色,唇瓣呈兜状。花期4~5月。 【景观用途】:杓兰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需要进行人工司种驯化,使之成为家庭花卉,盆栽可用于装点室内。 【培育繁殖】:繁殖多采用分株法,也可用组培培养育苗。人工栽培须选择背风向阳小气候。栽培用土一般选用泥炭土、细沙,按2:1的比例混合而成。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花卉,为气生兰。茎细长,节膨大,叶柔软或革质,顶部叶片在冬季有时宿存。叶带状披针形或卵圆形,花序着生在上部节处,上萼片和瓣片近等长且同形,侧萼片、瓣片与蕊柱合生,形成短囊或长距,唇瓣大且变化较多,基部有鸡冠状突起。花和白色,也有黄白相间。 【形态特征】:根茎肥厚,短匍匐伏。假鳞茎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肉质。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短柄。花亭从被鳞片包被住的幼小假鳞茎顶端伸出。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有花8-22朵。花绿白色。花期4-5月。 【景观用途】:石仙桃假鳞茎硕大似桃,青翠犹如碧玉,叶色鲜绿光亮,是一种清雅别致的室内观赏植物。假鳞茎可供药用。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或落叶花卉,株高40-50cm,地下部分为根茎,似虾脊。叶宽大呈椭圆形,略带皱折。花茎从叶丛中抽生,较长,穗状花序顶生,花色有白、黄及青紫色和红紫色,花期3-5月。 【形态特征】:根状茎纤细。假鳞茎矩圆形,顶生1叶。叶革质,矩圆形,先端微凹,基部骤狭成短柄。花葶纤细,直立,顶生1朵花。花大,淡。 【景观用途】:芳香石豆兰花大而有香味,适宜附生于庭园树上或假山上,是装饰庭园荫蔽处的好材料。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假鳞茎呈扁球形,黄白色,叶3-6片,广披针形,基部鞘状抱茎而生,平行脉突起使叶片形成皱褶。总状花序,着花3-7朵,花被片6,不整齐,花淡紫红色,花期4-5月。蒴果圆柱形。 【生长习性】:喜凉爽气候及腐殖质丰富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半阳地也可栽培,但干旱、高温,会使叶片枯萎黄。3月下旬萌芽,霜后地上枝叶枯萎。 【景观用途】:常丛植于疏林下或林缘隙地,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假鳞茎入药,有清肺和胃止血之效。 【培育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春季萌发新叶前掘起老株,将假鳞茎分别成几份,每份带1-2个芽,另行栽植。 【形态特征】:茎短。叶条形,半圆柱状。花小,萼片及花瓣纯白色,唇瓣白色有红紫色条纹,中部有黄斑。短距长约6毫米。花期5月。 【生长习性】:喜多湿与半阴,需要的光度是全日照的40-60%,相对湿度为70%。常附生于乔木树皮上。 【形态特征】:陆生兰。假鳞茎扁球形,具1-3枚叶。叶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具柄。总状花序顶生,疏生2-8朵花。花。 【景观用途】:苞舌兰株形优美,初夏开花,芳香远逸。适宜于假山园坡地或林下片植,也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 【形态特征】:是典型的附生兰类。叶片在茎上排成两列,花较大,色泽鲜艳,有粉红色、、紫红色。总状花序从叶腋抽生,有花10~20朵。 【生长习性】:万带兰要求高温、高湿和较强的阳光,适于热带地区栽培。北方需在高温温室种植,室温保持在20℃以上可用木框种植,吊在空中。 【形态特征】:每苗有叶6~8片,绿色,背面稍浅,基部有亮紫色斑点,中脉向下呈龙骨状。冬春季开花,通常为一朵花,花大型,色彩比较朵,以黄绿色为主,背萼为粉红色。 【生长习性】:有的生长在地上,有的附生在树权或岩石表面。自然生长于湿润、具有散射光的半阴。直射阳光和干旱的气候对兜兰生长极为不利。兜兰喜温暖,生长适温3~9月为16~18℃,9月至翌年3月为12~16℃。冬季温度,绿叶型兜兰越冬的夜间低温在5℃以上,斑叶型兜兰夜间温度不低于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附生性,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状矩圆形,顶端叶2片;叶革质,矩圆状披针形,花茎在2叶片之间着生,花茎短,花长常为1多,少数2-3朵,,苞片长,鞘状,脱落,唇瓣三裂,基部凹下,蕊柱有翅,花期秋季(7—11月)。 【生长习性】:繁殖用分株。要求温暖、潮湿、半阴、疏松透水、耐久的栽培基质。常用泥炭藓,树叶。泥炭土加木炭栽培。温室内盆栽或木框,越冬温度10℃以上。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生或半附生。假鳞茎狭卵形,顶生1叶,叶于花同时出现,叶基部狭窄成柄,抱花葶。花葶高15~25cm,花1朵,淡紫色或粉红色,花大而艳,唇瓣不明显,3裂,有2~5条褶片。 【生长习性】:喜半阴、凉爽、通风,宜植于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耐寒性较强,越冬温度不低于10℃。花期夏季。 【形态特征】:根长而粗壮。假鳞茎椭圆形。叶剑形,4-5枚丛生,叶长50-100厘米,宽可达3厘米,光滑,端尖,直立性。花葶高约60厘米,常高出吉面,着花5-15朵,花瓣多具紫褐色条纹。花期11-1月。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报岁兰耐寒力稍弱,在华中地区栽培,冬季需移入室内越冬。多野生于湿润山谷的疏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中。兰根均分布于表土层中,根长可达50-80厘米。在树下半荫处生长最为繁茂,在南坡日光较充足而干燥处,叶稍黄而着花多;而在阴坡,叶浓绿繁盛。 【景观用途】:本品是著名的珍贵盆花,常设置兰圃进行专类栽培。它无花时叶态飘逸,四季常表,有“看叶胜看花”的誉称。开花时花容清秀,色彩淡雅,幽香四溢,耐人品味。一些兰属杂交种是国际上名贵的切花,一支花在常温下水插可观赏1个多月。兰花的花、叶均可药用;花可食用。 【培育繁殖】: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虽可用播种繁殖,但实际应用很少,主要用于杂交育种。近些年来,兰花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繁殖,进展较快。 Code Lyoko由法国Antefilms和Moonscoop动画公司联合制作,译名有《虚幻勇士》(中国),《至NET奇兵》(港澳)《代号:利奥高》(港澳直译)《密码:兰科》(内地直译)。此动画是由美国制作的《Garage Kids》(车库儿童)改编而成,是一部法国产的动画片。 这座酷似原始森林的空间充满神秘与。高大的灌木漂浮在半空中,这里的比较狭窄,不小心的话就会掉下去。这里可以很好的进行隐藏,因此这里埋伏重重,需要格外小心。在这里是用交通器需要很好的驾驶技巧,尤其是飞行的时候要小心撞到树上。森林区可以看作是最美丽的一个空间了。 就和现实的沙漠一样,一眼望去非常荒凉,地上只有少数干枯的树干,偶尔能看到很小的绿洲,但看起来并不是很绿。这里的板块比较碎裂,也需要格外小心防止掉下去。XANA喜欢在这里制造沙尘暴和地裂。 组成这里的是巨大的冰原,这里地形复杂,而且在这里的Tower都很隐蔽,要找到还是得费点功夫。这里的隐蔽性也很好,山洞,隧道都是很好的掩体。极地区的面和线、高原区: 层层叠叠的山组成了这里,这里时刻都飘着很浓的雾,高低的山由雾阻隔开来,你不能直接判断雾的下面是否有陆地,即使下面有,跳下这样的高度均会损失生命点数。高原区到处都是会移动的石头,通常要越过它们到达Tower。 迦太基位于Lyoko中心地带,到达此处需要在另外四个空间边缘输入密码:SCIPIOTransport Orb到达。迦太基本身是个巨大的圆球,圆周上有四条数据隧道通往其它四个空间,这里全部是由蓝色的几何体构造而成。迦太基是Lyoko的中心数据库,XANA就存在于此,其内部结果不断变化着,同过Transport Orb 来到迦太基会先到达核心区,在这里要找到钥匙解除安全系统,否则3分钟过后就会被困在这里只能等别人来救。解除系统之后正常情况下会来到一个速度很快的全方位电梯,坐电梯可以到达迦太基的最外围,那里有一个中心控制台,这里可以访问Lyoko的所有数据(包括XANA的数据库)和操作整个超级计算机,但是操作的时候现实的那边就无法进行操作了 数字海就犹如地球上的大海一般覆盖了Lyoko的大部分面积,这里相当于一个死亡的陷阱,掉落在这里的数字生物会被立即,若是人类掉落在此也需要启动特殊的实体化程序才能把掉落者解救出来。数字海也会有潮汐和浪潮。 位于迦太基最中心,首次发现是在第三季,要进入的话首先要到达中央控制台那里借助交通器到达大圆球的底部,那里有一个不断开合的门,要抓紧机会一次通过,否则会被挤爆。进入后可以看到一个开关,按下后周围会出现楼梯,最高层就是Lyoko的心脏。心脏呈现出Lyoko的全地图,外围由两层立方体层着并有数据通道连接着心脏。心脏一旦被,Lyoko就彻底被了。钢带管https://www.china.cn/p4p/1033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