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草本类

刘德扬:写意花鸟画的坚守与应变 《艺术市场》高峰之专题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9-7 19:01:18 人气: 标签:用触类旁通造句
导读:高峰之--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大型系列活动由《艺术市场》社主办,《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艺术市场》美术馆承办。为了对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

  高峰之--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大型系列活动由《艺术市场》社主办,《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艺术市场》美术馆承办。为了对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这一命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相关艺术家的进行理论探究,我们将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呈现,选择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就其作品和此命题进行深度,希望借此契机让每位艺术家主动树立高峰意识,探索通往高峰之的思想、方法,主动承担起复兴文化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将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

  中国画要发展,要再现中国画创作的新高峰,必须做到传承与创新,这应该是广大艺术家的共识,但如何传承、创新,如何面对当今艺术领域有高原缺高峰的难题,本刊推出高峰之专题,由《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副秘书长李回源策划,特邀花鸟画家七位:刘德扬、晁谷、老圃、贾广健、王奇寅、乔宜男、徐裕颂,以期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

  长久以来,虚、静、淡、远等观念是中国传统书画重要的内涵。但在缺失传统艺术和内心的情况下,丑、怪、浮、泛之作在当今画坛甚嚣尘上,好些所谓的中国画仅仅使用了中国书画的工具与材料;而丹青难写是,内在的神韵稀缺。刘德扬的自身和作品内涵恰恰可以弥补当今之缺;其丰厚的人生阅历使其书画内涵丰富、留有余味。

  《艺术市场》:明代的青藤白阳将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高峰。在近现代画史中,海派的写意花鸟画家如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人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传统绘画的现代转换。你如何看待他们的传承与创新,给你的创作带来哪些?

  刘德扬:我1973年师从刘既明先生学习中国花鸟画。刘先生出生于四川省梁平县,在青年时代进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圣殿--上海美专,当时的校长是刘海粟。其间,他既学习中国的传统绘画,也学习的素描、色彩和现代构成;因此还结识了吴昌硕等海派大家。

  刘先生是将海派绘画艺术引入四川的第一人。他的作品有很强的笔墨意义,用笔疏放豪宕,墨沈淋漓,他笔下的紫藤、翠竹、八哥、芦雁等,无不书写出富有生机物趣的自然形象和明亮清润的墨彩效果,气定神闲、清逸温雅。无论是巨幅还是小品,先生都能直抒胸臆,笔墨松秀灵活,凸显中国画笔墨表现的审美价值。这些,在我师从先生后都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对我现在的创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艺术市场》:中国当代的艺术语境处在一种多元文化的交汇中,写实、写意,具象、抽象,书写性、绘画性,表现性、再现性等多样面貌的艺术语言共存,再加上当下社会信息的发达、图像化的转向,你认为中国绘画在新时代有哪些可能性?

  刘德扬:我个人认为,无论是还是东方,欧洲还是中国,绘画都属于视觉艺术范畴。多样面貌的艺术语言,不管说得多热闹,名词如何花样翻新,都是为视觉艺术服务、为艺术观念服务的。一句话,视觉艺术首先是为了悦目。

  至于观者能否赏心、上心,能否看到心里去、想到心里去,那要看作品的艺术魅力、人文魅力。因此,不管多元文化如何交汇,能不能抢眼球、争视觉,这是视觉艺术的起码要求。但是,抢眼球、争视觉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关键还要看形式里面的内容如何。光有形式,没有好内容的视觉形式,一定是苍白无力的、短命的;既不可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不可能传载美术史。买椟还珠,对于视觉艺术形式,是相当可悲的事。

  中国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的视觉审美,一定要让人可看、可读、可思、可想。中国画自唐宋以来,不仅诗、书、画、印的文化意蕴统一在一个形式之中,而且以汉字为本的各种中国文化样式更演绎其中,犹如万花筒般变幻无穷。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历朝历代有许多画家在表现它们。可是,为什么在那样一个简单的形式里面,会承载着面貌各异、迥异的人文差别和个性差异呢?关键还是前贤讲的文如其人、书如其人!

  为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社会会有不同的人物出现,就会有不同的思维和表现方式。这与创新毫无关系。创什么新?中国文字从出现到现在,汉字没有变,但是其排列组合、遣词造句的人格差异以及审美取向的不同,诞生了无数的文学名著。只有因为无畏、滥竽充数、的某些人,才会去强调所谓的创新,忽悠社会、忽悠大众,大众的文化审美!文化样式的推陈出新,完全取决于读书和文化的积淀、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出新,不是创新。

  所以,如果问我中国绘画在新时代有哪些可能性,我的回答是,这些可能性在创新的下已经是现实存在,这种现实存在的表现是混乱、。虾若为龙海亦浑,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为什么?因为不读书。

  现在的、经济、文化领域中,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实在太多了,知识和文化是不能划等号的。官本位、万能以及码头文化占据了多方面的主流,于是给社会文化艺术的市场需求带来一种普遍性的。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却不一定存女人面部痣相图解在。这种现实存在,许多人莫名其妙,却又无可奈何。

  现在的人,从小学开始,学习的汉字大多简化了,汉字不讲了,书法也不写了,国学特别是诗词歌赋只是补丁。什么庙堂气、书卷气、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等概念都不讲了,以至于到处是江湖气、乱舞。这样一来,如何能让大家欣赏高雅文化,读懂中国画与生俱来的抽象性?

  我认为,写意传统的缺失,不是自然的缺失,而是所致。如果写意花鸟画真的需要去适应当代的标准而进行改变;那么,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中国画将不复存在。当下,只有下大力气振兴国学、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学开始大力强调汉字,认真每一个汉字的内涵和外延,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坚守与应变,才能有希望,才能重焕生机。

  刘德扬:我从小就喜欢画画。10多岁师从白允叔先生学习书法,师从刘既明先生学习中国花鸟画,师从赵完璧先生学习山水画。20世纪80年代初,我又问道篆刻艺术于游丕承先生。其间,我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素描、油画、雕塑。

  我认为,一个人的艺术感觉,主要是源于天生的兴趣爱好。比如我们看原始岩画,觉得精美无比,其实那是原始人吃饱喝足以后在岩石上涂鸦而来。我们看敦煌唐人写经,工整优雅,事实上那是无名工匠所为。吴昌硕拜任伯年为师画画时,任伯年一看他的书法和篆刻就说很好呀,你就这样画吧,由此产生一代师。所以,先天的兴趣爱好,是一个人从事艺术活动的根本动力,加上后天的勤奋读书和触类旁通的上下求索,才会产生强大的艺术创造力。

  我22岁上大学学经济、学,38岁进入成都画院,其间从政10多年。自古以来,文人讲究修身齐家平天下;入仕,是每个读书人的最高目标和人生追求。但是,在经历多年从政的切身体验后,感到自己的、性格、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不适合从政;所以后来到了成都画院,选择了画画。从此,个人兴趣和工作、娱乐、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相得益彰,乐此不疲。

  刘德扬:齐白石有幅作品《残月增满》。满和残、多和少、繁和简等都是既对立又统一。此消彼长,循环往复,是事物发展运动的根本规律。我的作品繁简并存,常常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这些只是形式,内容是我一贯的美学主张和审美取向。而且,简约不是简单。简约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是梅花瘦如诗。简单则是苍白、无趣,索然无味。

  在创作过程中,作品不管是繁还是简,核心问题是自己的艺术主张能否达到领异标新二月花,自己的审美取向能否具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文心雕龙,艺术需要曲、需要隐。太直白了,就没有艺术的韵味了。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