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六种淡水鱼后,给学生展示这六种淡水鱼生活在池塘中的生境图,提出以下几道思考题供讨论:①对照图指出这六种淡水鱼的名称是什么?(此题是对前边了解的知识的巩固)②这些淡水鱼的体形体色如何?③他们栖息的水层及食性如何?第一、第二题学生对照图,能比较容易答出来,在第三题学生回答后,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指出六种淡水鱼区别的主要形态特点,强调六种淡水鱼的栖息水层及食性不同,并指出青鱼、草鱼也有像鲫鱼那样的咽喉齿,以适于切碎或磨碎食物,这样的结构是与它们的食性有关。这几种淡水鱼由于生活水层及食性不同,所以可以放养在同一池塘内,由此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关于这部分教学,可让学生在以上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再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混合放养的原理是什么?②进行混合放养有什么好处?③混合放养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经思考后能答出:其原理是根据六种鱼栖息水层和食性的不同,将它们混合放养在一个水域里,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里的各种食物,促物的良性循环,如生活在水体中层的草鱼,吃水草后,排出的植物性纤维的粪便是水中的肥料,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为鲢鱼和鳙鱼提供饵料。草鱼吃剩的水草、青鱼吃剩的饵料,都可作为鲫鱼和鲤鱼的食物,并且能充分利用水体不同空间的氧气。其意义是混合放养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及各种天然饵料,从而增加鱼的产量,达到高产目的。 教师对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进行小结,注意强调混合放养的原理及意义。指出虽然我国在唐代时就已开始混养“四大家鱼”,但鱼苗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困难,直到1958年,才解决了鱼苗的人工繁殖。 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何要进行鱼苗的人工繁殖,因为在天然水域中的四大家鱼,平时栖息在江河的下游或湖泊中,到每年繁殖季节就溯游到江河中、上游产卵,或从湖泊进入江河产卵。四大家鱼在池塘中,一般不能自然繁殖,就要从江河的产卵场所捕捞天然鱼苗,这样必然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造成一些鱼苗的损失,所以要进行鱼苗的人工繁殖。 然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鱼苗的人工繁殖,它指的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鱼类的生殖和孵化,从而获得比自然繁殖数量更多的鱼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