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地区生态修复遴选最适宜的树种,林业大学教授董丽率领团队开展了植物材料搜集整理、评价筛选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工业废弃地、垃圾填埋场、矿山废弃地、水等不同类型的修复,专家们分别确定了对应的植类。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研究,建立了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库,重点研究案例的背景基础资料和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通过研究,团队提供了适用于工业废弃地的植类35种。其中乔木17种,灌木10种,草本8种,主要以地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其中包括油松、圆柏、刺槐、臭椿、紫穗槐、砂地柏、狗尾草等;筛选确定了榆树+刺槐、紫穗槐+荆条、狗尾草等12种植物群落模式。 在工业废弃地修复工作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难题之一。研究人员筛选出了适用于地区的重金属超级累植物11种,重金属富集植物26种;对圆柏、华山松、油松等常见的9种常绿植物进行重金属富集能力测评,并对八宝景天、紫花苜蓿、蒲公英等6种常见草本植物进行盆栽污染模拟实验,分析其对铅、镉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水平,为地区工业废弃地的植类选择提供依据。 研究人员在现场踏查、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用于市垃圾填埋场植物材料30种。他们对正规垃圾填埋场中的特殊类型门头沟焦家坡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为代表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进行深入调查,结合航片分析,对区域植被特征和群落构成展开研究。调查了适用植物材料87种,筛选出优势明显的乡土树种与先锋草本。 据悉,目前约有800座矿山已停产。研究人员对地区采石矿场及其废弃地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门头沟、昌平、顺义与平谷区的9处采石场进行实地调查。深入调研了首云铁矿、崎峰茶金矿、龙泉镇煤矿等典型矿山废弃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特征与群落构成,总结出适合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植物64种,适用于山体植被恢复的植物群落12种;总结筛选出适用于燕山地区矿山修复的植物共51种。对采石场废弃地复杂立地条件进行分类研究,对十余种修复工程手法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筛选出不同坡度山体破损面适用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研究人员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踏查,厘清水与退化河道的分布及数量信息,总结分析河溪水存在的问题,收集配套生态修复技术,并建立相关资料库与案例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温榆河、转河、凉水河等城区河道的实地调研,筛选出适用于水及退化河道的植类39种;对大兴南海子郊野公园、海淀区翠湖湿地、航天城友谊渠、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延庆妫水河等区域深入考察,筛选出修复效果良好的植类18种,植物配置模式7种。研究人员认为,乔木-灌木-水生植物、挺水-浮水-沉水的植物配置模式在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上都有良好的表现,具有较好的生态修复前景。(铁铮 郑金武)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