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草本类

常见速生阔叶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9 16:46:04 人气: 标签:阔叶树类
导读:8月28日20时-8月29日20时天气:晴到多云,午后到夜里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4~37℃8月28日20时-8月29日20时天气:晴到多云,午后到夜里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

  8月28日20时-8月29日20时天气:晴到多云,午后到夜里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4~37℃

  8月28日20时-8月29日20时天气:晴到多云,午后到夜里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4~37℃

  当前:市网站信息公开最新文件和动态部门文件

  桉苗虫害:危害桉苗的害虫主要有白蚁、蟋蟀、小地老虎、金龟子和蝼骷等。危害桉苗的白蚁主要有: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土白蚁两种。小地老虎、金龟子和蝼骷等松苗病虫害。

  (一)桉扦插苗腐烂病:使用桉萌条扦插培育的苗木,造林林相整齐,生长迅速,已成为近年发展桉树生产一项重要技术。但由于插条切口处形成的伤口,给习居土壤的病原微生物得以乘虚而入,侵染为害。在高温季节扦插苗发病率高达30~50%,造成很大的损失。?

  1、症状:病菌侵染插条嫩叶,迅速从上而下变黑干枯;若从切口处侵入,则从下向上腐烂,表皮剥离。但也有些插条感染后只导致部分损伤,并形成愈伤组织,病菌蔓延,长出根系,地上部亦能抽芽展叶。病菌若从叶痕、芽鳞或微伤处侵入,则出现不规则斑点,病斑扩展连结,茎条干枯。染病的插条后期长出白色霉点或灰褐色点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2、发生规律:桉扦插苗腐烂病5~9月是发病高峰期,腐烂率高达50%以上。土壤和插条带菌,高温、高湿的气候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1)扦插前苗床土壤处理 :每平方米用30%土菌清水剂3~6毫升兑水喷灌消毒;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3克稀释3000倍浇灌。(2)插条消毒:在扦插前用27%高脂膜2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浸渍1分钟。(3)发病期间交替喷淋高脂膜200倍液+杀毒矾600倍液+链霉素400单位;或70%土菌清2000~3000倍液;或70%百德富500~700倍液。?

  1、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和枝梢。叶片感染初期出现针头状大小的水渍斑,病斑逐渐扩大,组织坏死如被灼伤,边缘有一赤褐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灰褐色,多数病斑连结造成4叶尖或叶缘枯,病叶卷曲、脆裂脱落。枝条染病,表皮层遍布近圆形或长条形的小点,扩大后若病斑环绕枝干,可造成枝干干枯死亡。在雨后或高湿,尤其在靠近地面枝叶的坏死部分,出现密布的白色叉形点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2、防治方法:(1)严禁用疫区桉树枝条作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材料。繁殖用母苗应严格检疫,杜绝带菌苗木调运出圃。(2)尽量避免在带菌的旧圃地育苗,必要时应对土壤、培养基作彻底消毒,可用30%土菌消每平方米3~6毫升用水稀释后淋洒作苗床消毒。(3)在背风低洼的山坡造林时,宜采取宽行窄株的栽培规格,以增强林间通透性,减少病菌积累及。(4)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病叶、病枝。交替喷洒50%速克灵400~600倍液,或5%菌毒清400~600倍液或30%土菌清1500~2000倍液。?

  (三)桉树大毛虫:分布于福建、广东、江西、四川等省,幼虫危害桉树、木波罗、苹果、梨等植物。?

  1、生物学特性:福建省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茧中越冬,第一代幼虫出现于3~6月,第二代幼虫出现于7~11月。7月中下旬孵化的幼虫,10月中旬在寄主枝杆上、杂草从中、石缝中、墙壁下等地结茧进入越冬。?

  2、防治方法:(1)在初龄幼虫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5%苏脲1号胶悬剂3000倍液喷洒。(2)幼林、苗圃地发现虫卵,可人工摘卵;发现幼虫,可人工捕杀;发现虫茧,可人工剪除。(3)4月间可在林间白僵菌粉炮;每亩用80亿孢子/g粉剂0.5kg。?

  (一)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 Rohwer):樟叶蜂以幼虫取食叶片,是樟树的主要害虫,尚未发现取食其他植物。

  1、生物学特性: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幼虫共4龄,初时取食叶背表皮及叶肉,留下上表皮,稍大后即可将叶啃成穿孔及缺刻,并可转移至另一叶,2~4龄幼虫取食全叶,将叶吃成穿孔、缺刻或仅留主脉。。?

  2、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低龄幼虫群集嫩叶上,较矮植株可用人工捕杀。(2)生物防治:可喷射苏云金杆菌0.5~1.5亿/ml孢子悬浮液;(3)药剂防治:用80%敌敌畏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剂10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

  (二)樟蚕(Eriogyna pyretorum Westwood):以幼虫取食樟树叶为害,严重时整株树的叶子被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及绿化。寄主植株除樟树外,还有枫杨、枫香、板栗、沙梨、番石榴、枇杷、乌桕、银杏等。?

  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福建一年1代,以蛹在枝干或墙壁等处的茧内越冬。翌年2月底成虫开始羽化,3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3月底终见。成虫有强烈趋光性,3月上旬开始产卵,卵产于枝干上,卵期10~30天,卵粒呈单层整齐排列,上被黑色绒毛,不易被察觉。3月底幼虫孵化,幼虫6~8龄,1~3龄群集取食,4龄后分散为害。幼虫危害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初开始结茧化蛹。?

  2、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人工捕杀幼虫和蛹茧。(2)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成虫有强烈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3)生物防治:喷射苏云金杆菌1~2亿/ml孢子悬浮液。(4)药剂防治:喷射50%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90%晶体敌百虫、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均可收到较好效果。?

  (三)樟萤叶甲(Atysa cinnamoni chen):樟萤叶甲是樟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取食樟树叶为害。?

  1、生物学特性: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越冬。翌年3月初开始化蛹,4月上旬成虫大量羽化上树取食嫩叶;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第一代幼虫于5月上中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随枯叶落地造土室越夏,8月下旬化蛹,第一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羽化、交配、产卵。第二代幼虫于10月孵化,继续危害,老熟幼虫11月下旬在土室中越冬。成虫有假死性,卵散产于叶面上,幼虫4龄。?

  2、防治方法:(1)林地撒药、松土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随枯叶落地造土室越夏时,在林地松土、撒3%的呋喃丹。(2)白僵菌粉炮防治:5~6月间可在林间白僵菌粉剂;每亩用粉炮2个;(3)加强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4)药剂防治:幼虫孵化期喷射50%马拉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90%晶体敌百虫、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成虫盛发期,在林间施放林丹烟剂,用药量每亩1kg。?

  1、生物学特性:樟脊冠网蝽在福建一年发生4代。以卵在樟叶组织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各代发生期为:第一代6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7月中旬至9月中旬,第三代8月中旬至11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6月下旬;华南冠网蝽在福建一年发生5代。以卵在樟叶背面主脉两侧组织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各代发生期为:第一代5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三代8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五代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长脊冠网蝽在福建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地面枯枝落叶、树皮裂缝、地被物中越冬。?

  2、防治方法:(1)加强抚育管理。(2)药剂防治:4月下旬越冬若虫盛发期喷80%敌敌畏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液,40%乐果800~1000倍液。?

  木兰科植物目前尚未发现大面积发生病虫害,主要虫害有:木兰突细蛾(Gibbovalva urbana Meyrick):该虫是危害木兰科植物叶部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初孵幼虫潜入叶片组织啃食,形成棕褐色虫道,随着虫龄的增大,被害处的虫道逐渐扩大成虫斑,往往一个叶片2~6有个虫斑,被害的叶片逐渐枯黄脱落。?

  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枯叶杂草丛中或树洞、土缝中越冬。翌年2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上树取食、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卵散产于嫩叶表面,幼虫孵化即潜入叶片组织开始危害。2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各代危害盛期分别为:第一代为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第二代为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第三代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第五代为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第六代为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 成虫有强趋光性。幼虫老熟后,咬破虫斑,坠丝下垂,落入枯叶杂草丛中结茧化蛹。?

  2、防治方法:(1)加强抚育管理,冬季及时清除地面枯枝落叶、灌木杂草并集中,以消灭越冬蛹。(2)在各代成虫盛期(2月、4月、5月、7月、9月、11月)以黑光灯诱杀成虫。(3)在在各代幼虫盛期,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水胺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剂4000~5000倍液。?

  1、症状:主要危害当年生叶片和嫩枝,病斑为褐色圆形,危害严重时叶片嫩梢焦枯,常导致幼苗枯梢缺顶,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苗木质量。?

  3、防治方法:① 发病前喷1%的波尔多液预防;②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③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除,并进行药剂防治。?

  1、生物学特性: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化蛹期,化蛹盛期在8月中旬,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8月上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幼虫孵化,老熟幼虫于己于10月中旬入土越冬。?

  成虫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出土后取食栗实子叶补充营养,并将卵产于栗实中,幼虫在栗实中取食至10月中上旬,脱果入土化蛹。?

  2、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2)栗实成熟后,及时采收并处理落果。(3)冬季进行栎园垦覆,消灭越冬幼虫。(4)利用成虫假死性,震荡捕捉害虫。(5)栗实采收后,用50~55℃温水浸泡种实10~15分钟,其中幼虫。?

  1、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开始化蛹,成虫在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高峰期;幼虫8月出现,11月进入越冬。成虫羽化如遇5、6月雨量充沛,出土较早,盛发期提前,成虫食性杂,食量大,群集危害取食叶片。成虫有假死性和强烈的趋光性。卵散产于树下土壤中或附近农作物根系附近土中。

  2、防治方法:(1)用16%的氨水1份兑水12份,于树围10cm处开沟浇灌,施后覆土,即施肥又杀蛴螬。(2)利用成虫假死性,可震落捕杀成虫。(3)利用成虫趋光性,可在无风、无月光、闷热的夜晚设置黑光灯诱杀。(4)在6-7月,成虫在地面群集交尾产卵之时,用80%敌敌畏乳油喷洒地面。?

  疖蝙蝠蛾(Phassus nodus Chu et wang):幼虫钻蛀枝干,在韧皮部和髓部形成坑道,致使树势衰弱、断干、甚至枯死。?

  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浙江二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表落叶层或以幼虫在树干髓部中越冬。越冬卵始见于翌年月上旬。4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蛹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期。?

  卵散产于地面或地被物上;初孵幼虫在林下落叶层吐丝缀叶,幼虫居于其中取食,3龄前后沿树干行寻找适宜场所,吐丝将虫体覆盖,虫体先在树干表面蛀一横沟,然后蛀入髓心,即向下蛀成一坑道。幼虫老熟后居于坑底化蛹。?

  2、防治方法:(1)清理林地,消灭3龄前幼虫于栖息场地。(2)将50%敌敌畏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用注射器注入虫孔内,或用药棉蘸取上述药液塞入害虫蛀孔。(3)于幼虫刚蛀入树干基部刚出现粪屑包时,立即于根际土中施入3%呋喃丹颗粒剂。?

  福建省泡桐栽培品种白花泡桐和泡桐。泡桐主要病虫害有:泡桐丛枝病、泡桐炭疽病、泡桐黑痘病、泡桐腐烂病、红头芫青、霜天蛾、泡桐蛛蛾、二斑波纹龟甲、草履蚧、角菱背网蝽、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等。

  (一)泡桐丛枝病:在我国发生极为普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省。福建、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均有发生。幼苗和幼树感病严重者当年枯死。?

  1、症状:该病在枝、杆、根、花果等各个部位均表现出症状,但最常见的为丛枝型,病枝上的芽大量萌发,抽出许多纤细柔弱的小枝,这些小枝又抽出更多更细弱的小枝,小枝上叶片黄而小,有时皱缩,远观病枝形似鸟巢。丛生的病枝常于冬季枯死。?

  2、发病规律:类菌质体存在于韧皮部的筛管内,秋季病原类菌质体随树液流向根部,春季又随树液流向树体上部。烟草盲蝽和茶翅蝽是传病的介体昆虫。?

  3、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白花泡桐较抗病,近年培育的“豫杂-号”泡桐也是抗病品种。(2)培育无病苗木:严格选用无病植株作采种和采根母株。采根后,用50℃温水浸根10-15分钟。(3)药剂防治:用四环素族的抗菌素注入幼苗或幼树髓心内。对幼苗注入1-2万单位/ml的四环素15一30ml即可有明显疗效;对大树则在干基部或丛枝基部用打孔注射器将药剂 徐徐注入。?

  (二)红头芫青(Epicauta ruficeps llluiger):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幼虫喜取食竹蝗卵,是竹蝗的一种天敌;成虫喜食白花泡桐叶、豆叶等。?

  1、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1代,以假蛹在土中越冬,5月底至6月初成虫上泡桐树,6月中旬为成虫危害盛期 ,7月初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成虫死亡。8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假蛹在土下4-6cm处越冬。翌年4月初出现6龄幼虫。成虫群集性强,迁飞能力强,有假死性。?

  2、防治方法:(1)竹蝗发生区,在竹林间成线成团栽种白花泡桐,栽植比例为1000亩竹林约种200株泡桐,以繁殖红头芫菁控制竹蝗危害。(2)泡桐种植区,则应对该虫进行综合治理:①人工网捕群集取食的成虫。②泡桐种植区远离竹林。③用80%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杀成虫。?

  (三)角菱背网蝽(Eteoneus angulatus Drake et Maa):1990年在沙县泡桐人工林发生较严重,以成虫和若虫危害光桐叶片、枝梢和嫩茎。叶面呈灰白色或淡斑点。被害叶柄、枝梢、嫩茎呈褐色疮疤状斑点。?

  1、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断枝、落叶丛中、枝皮裂缝内和枝条分叉处越冬。翌年3月成虫开始活动,吸食嫩叶汁液,4月下旬开始出现若虫,此后至10月中旬成虫、若虫并存危害。成虫将卵产在叶脉、叶柄、嫩梢、嫩茎组织内,并在分泌褐色物覆盖。?

  2、防治方法:(1)加强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2)冬季清除树下枯枝落叶并。(3)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40%乐果8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叶背若虫。

  一年发生1代或两年发生1代。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出现,白天活动,取食叶柄、叶片和嫩枝表皮,10月上旬可见个别成虫活动。蛀道向上,长35~150mm,蛀道一般仅为栖息场所,幼虫仍回到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取食,被害树的树皮陷落成掌状。危害后树干局部中空,外部膨大呈长30~70mm的“虫疱”。?

  (1)林业防治:消除被害木;新采伐木不能在林地过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浸,40天后可树干内的幼虫。?

  (2)化学防治:用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或氧化乐果200~400倍液喷洒树干,以防治树干内的幼虫。小面积可采用药剂堵孔或使用毒签。?

  又名杨干隐喙象,列为检疫对象。1年发生1代,以卵及初龄幼虫在木栓层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越冬卵孵化幼虫。5月下旬钻入木质部化蛹,6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幼虫取食时,先于原处取食木栓层,食痕呈不定形的片状,逐渐深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环绕树干蛀成圆形隧道,在隧道中间歇食害。随着树木的生长,隧道处的表皮形成刀砍状一圈一圈的裂口,同时根际有堆积的木丝。幼虫在3~6年生的树上,多分布于2m以下的东面和南面,尤其在60~150cm之间最多,2m以上则较少。?

  (1)林业防治:加强经营管理,对被害严重的林木,应在春、秋进行平茬更新、砍伐的原木进行剥皮处理,枝丫在次年4月下旬前全部烧掉;对被害较轻的树木,在秋末和春初进行强度修枝。?

  (2)化学防治:4月下旬到5月下旬,用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各30~50倍,点涂幼虫排类孔和坑道,毒杀幼虫。早春杨树放叶前,用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或5倍液)在距面1.5~2.5m高处,涂成10~15cm宽的药环,毒杀虫卵和刚孵化的幼虫。?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内越冬。次年4月初开始活动取食,5月上旬化蛹,化蛹前在排粪孔附近的木质部开凿羽化孔。成虫发生期在6月初到7月下旬,羽化后蛹皮留在坑口处。成虫羽化不久产卵于叶脉、叶柄基部、伤口处、旧虫口、树皮缝等处。幼虫孵化后,由嫩枝叶腋、剪枝伤口和旧的虫孔等处侵入,使嫩枝枯萎脱落,枝干形成瘤状,随树木生长而扩大,虫口处有粪便、木屑排出。9月下旬幼虫封闭隧道,吐丝作茧越冬。?

  (1)化学防治:①幼虫进入枝干后,在被害处1~2cm范围内,用刷子沾50%杀螟松乳油或50%磷胺乳油20~60倍液,涂一环状药带,以毒杀幼虫。也可将敌敌畏500倍液注入蛀孔内,或用敌敌畏棉球堵塞虫孔,毒杀虫瘿中的幼虫。②用10%呋喃丹颗粒剂,施入1~2年生苗木行间,深30~40cm,通过根部吸收,可以毒杀蛀入枝干内的幼虫。③用杀螟松20倍涂抹粪孔道,幼虫排粪时粘着即死。对未排粪的虫孔每隔3~5天连抹几次,亦有效。以苗高不超过2m的苗木为宜。④成虫夜间不活动,可在清晨或傍晚以烟熏杀。?

  (2)人工防治:幼虫初蛀入时,发现有蛀屑或小瘤,要及时用小刀削掉。经常检查,发现枝干上有虫瘿时,可用铜丝自虫瘿的排粪孔向上钩刺幼虫。?

  该病列为检疫对象。该病初期于6月上、中旬在有病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常聚集为不规则、少量橘斑点,到9月份,从下部到中上部呈明显症状:边缘褪色发焦,沿叶脉为晕状,叶脉透明,叶片上小支脉出现橘线纹,或叶面布有橘斑点;主脉和侧脉出现紫红色坏死斑(也称枯斑);叶片皱缩、变厚、变小,甚至畸形,提早落叶。叶柄上也能发现紫红色或黑色坏死斑点,叶柄基部隆起。顶梢或嫩茎皮层常破裂,发病严重植株枝条变形,分枝处产生枯枝,树木明显生长不良。高温时叶部隐症。?

  1、严禁从疫区或疫情发生区调运寄主苗木、插条,进入非病区,发现带有PMV的苗木等繁殖林料要。?

  2、把好产地检疫关,将防治重点放在育苗阶段,对插条苗要精选种条;对平茬苗和生产苗应严格检查;严禁用病苗育种造林。?

  推荐: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